找回密码
 新用户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6297|回复: 0

太极上层功夫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5-24 1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相合的功夫,求之不易。它是太极上层功夫。练太极拳跨越了基础阶段、正架阶段、以外引内阶段、配合呼吸阶段、由内导外形阶段,才能进入内外相合阶段。内外相合是练太极拳追求的重要目标。只有内劲导外形,外形合内劲,才称得上内外合一,才能称为太极拳。
练太极拳者求内外相合,要先知内与外所指之理。然后,勤奋实践,方能求达。太极拳的内与外所指,应辩证理解。整体而言,指动作的屈伸,进退俯仰,起落等。所谓内指的是意导呼吸,促进内脏运动,特别是丹田的鼓荡,输送血气潜转送达四梢。局部的内与外,以皮肤为界。皮肤为表,内有肉、筋、骨、气、血。
拳论日:“外如处女,内如金刚。”“外如棉花,内如铁。”这些理论讲的内与外,就是以皮肤为界而言内外的。
陈氏太极拳论讲的内外,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,内有五脏经络、筋骨,外有肌肤、皮肉、毛发、四肢、百骸。手法、眼法、身法、步法和拳术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,处处相联连为一体,破之而不开,撞之而不散,打之而不乱,以意行气催形变。
太极拳的内多指内气,内劲,内动。演练者由动作熟练,就应该转入研究内动和内劲内气。只有在实践中深人体会,依理练拳功夫才能更上一层。
内气和内劲是内动的表现,太极拳内动的形成需要两个前提条件。一是有规律的呼吸。因为呼吸可以调动气流的速度。二是以形引内。外形的划圆缠丝、升降开合是内动的导向。这两个条件是内外相合的必备条件。
内与外哪个先动,演练者应当自己明白。以外引内熟练后,就应变换求功顺序。要以内动导外形。凡动作时,应切记“里边不动,外边不发的原则。欲向何处,先将内脏器官作好动向安排。以带动外形,使内脏器官不断地做轻微的自我按摩、压挤和转动,从而使肌体内层也获得细密精确的锻炼。要不断检查验证,久练内气充满,意之所注,气即至焉。内劲混元一体,柔劲如面团,刚劲如钢鞭,蓄发吞吐,随心所欲。
怎样练习内外相合呢?首先要遵循“里边不动,外边不发”的原则。结合逆腹式呼吸,姿势应正确,先慢后快,注意动作的起止点的内外配合。然后,应分类别循序渐进求内外相合。
一、圆转缠丝内外相合
太极拳的造型特点就是圆转缠丝。圆的内外相合求达最为不易。因为外形有复杂的大圆,而内动是转小圆。圆与圆要有一个转折点与圆的连环相扣。如果导向不好,动作只是外形的圆转,环环不能相扣。求达内外同步圆转,应注意:圆的中心确定;圆转的起点、止点、转折点;圆转的顺、逆时针方向;小圈旋转的顺逆缠丝劲。这是内气与外形配合的关键。先定始点,后定方向,再定圆的大小,然后研究气流的通畅。
例如:“云手”动作,云手有动步云手与静步云手;有大云手,也有小云手。它是两手在身体两侧交替划侧立圆的拳势。要注意意导内动,分清主次,根据外形的旋转缠丝,应先注意右手划顺时针圆,左手划逆时针。再注意大圆圈中的小缠丝的顺与逆缠丝转点,配合呼吸促内气的外出与回收。配合下肢移换重心,下肢也不断缠丝,促内气导入脚底,立地生根,求大地反作用力。先练习大云手,后练习小云手。内气由丹田运出。进入轨道促导外形起动,以腰为轴,双手左右缠丝,松肩旋臂,沉肘松胯,圆转相合。然后,出方点打发劲的练习。努力求达圆方辩证。
歌诀:两手转环东复西,两足横行步法奇,来回运气恒不已,双悬日月照乾坤。
二、松紧的内外相合
拳论日:“节节要松,皮毛要攻,周身贯穿,虚灵在中。”拳理强调放松求劲,放松练习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。能松能紧才为太极,爆发力产生于松柔的弹力,先松后紧的顺序是科学的,它可以排除人们共性的僵劲。这需要很长时间磨练。求紧缩是比较好做的。但是,瞬息的松紧是不易完成的,非功久才能随心所欲。
练太极拳进入辩证的“柔刚相济”、“忽隐忽现”阶段,求高度的放松和高度的紧张,始终能交叉着进行是不容易的。对立统一表现在松紧方面的人并不多。只有在意导下进行放松与紧张的训练,才能求达。这种功夫才能经济用力。
练拳时要细心指导动作的处处放松。松腰松肩松胯,更应注意内脏的放松。松腰是关键,只有放松练习,劲才能合住,柔劲才能求达,不会放松,就合不住劲,就会出现动作僵硬、停滞、呆板,呼吸不自然,胸闷心烦,肌肉长时问紧张,动作涣散。
打好松柔基础,还应该研究怎样内外同紧。当劲合为一体的瞬间发放时,要有意控制自己从头到足,要有整体紧缩,将力度疾速有效发到击点。
三、收发的内外相合
收与发的内外相合是太极拳的一个技击特点,外形的收发,要与内脏的收发一致,有时虽外形不动,通过静走内劲,收发不让他知。
例如“掩手肱拳”,当形收时,重心移放在右腿上,屈膝,松胯。上肢虚灵顶劲,沉肩重肘。左手掩护在前,右手握拳,拳心朝上,放在腰间。两肩臂都要放松。目视前方,内配吸气增气,随着外形的塌腰,气沉丹田,将内气都集聚于腹部偏右侧,严阵以待。

发劲时,随外形蹬腿移换重心,借蹬地的反作用力,两胯平行旋转,丹田内气先下行而逆反上输,腰胯也平行加速,内气由脊柱导送至击点,左手先逆缠再顺缠,抓握成拳后快速拉拽催力。右拳顺缠走腰围切线出方劲,内气随形而冲出拳头。下肢变成左弓步时,拳正好打到击点。同时,瞬息问全身合为一整劲,打后随即松开,快速变柔走架。
四、开合的内外相合
开合是太极拳又一个特点,动作若要拉开,不但手足开,胸开,心中意念要开,内部随着也能张开。若要闭合,不但手足合,胸要内含,心中意念及内部与之俱合,将全身之劲收拢于丹田。
例如:“抱头推山”势。接上势小擒打,双手合拢为十字手于胸前,同时,以左腿跟为轴转体180。将右脚带回成前虚步,重心在左。然后双手下走弧分开于两膝外侧,配合吸气,内气上行。接着双手继续上转划立圆,相合于两肩。先沉肩再微向左转,右腿向右蹬出一步,双手向右膝上平推,要分阴阳。同时,手到身到气也到,全身劲力合聚击点。呼气催力,小腹部内气充满。击时先紧后松。外形塌腰松胯,要开裆,圆裆。充分


五、升降的内外相合

升降的内外相合是太极拳的客观规律。拳架的动作升降是必须产生的动作。初练者不易做到升降的辩证。往往能升不能降。形成横气填胸,胸闷心烦。因此,练习者应刻意追求它,拳架动作下落时,塌腰是关键,随着顶劲,沉肩垂肘,塌腰,气蓄丹田,内气下行脚底,扎根大地如磐石。
例如“金刚捣碓势”。接上势单鞭,右勾手变掌走下弧,再向左上棚,左手作引。两手变捋,重心仍在
左腿。要注意内气的折迭。左手下落时,内气应下沉落右侧,转向左侧,双手同时走上弧向后高捋,重心移
于右腿,上肢双手走下弧,折迭。内气也随着由右转移前,落在右胯裆之上。然后,拧腰胯,移换重心。左
逆右顺,捋挤变为左弓步。左手上棚,右手撩撑,提右脚前踢,落在左脚前成虚步。两手上下错合后,左手
在丹田,右手仰掌与眼平。左手顺缠,右手握拳下落左手掌心。动作走上弧要提气上行,下落时内气下沉。
接着做第二次升降。右拳再逆缠丝上提,同时,提右膝上顶,左腿屈弯不要伸展。要吸气,使内气上升,右
拳顺缠下落,震右脚呼气,重心还在左腿。内气沉丹,虚实要分明;久练,升降相合能随心所欲。


诗曰:

练太极,求阴阳,
对立统一心中装。
内外相合太极路,
循路求实功夫长。
先练柔化后求刚,
内动外随序定向。
先慢放松求柔合,
再练紧合圆出方。
相合关键起止点,
呼吸配合是妙方。

关于我们|手机版|小黑屋|免责声明|联系我们|Archiver|GRWZ.COM

GMT+8, 2024-4-16 20:43 , Processed in 0.044092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